公司介绍:
半岛网页版中国有限公司(简称中咨公司,英文缩写CIECC)成立于1982年,是国家高端智库和从事综合性工程咨询的中央企业。
经过40余年不辍耕耘,中咨公司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咨询机构,拥有20余个专业部门及所属企业,具备工程咨询单位甲级综合资信、PPP咨询甲级专项资信以及20个专业的甲级专业资信,是唯一拥有国家发展改革委遴选的全部22个专业领域评估资质的咨询机构,业务覆盖国家经济社会各领域,业务类型包含政策研究、规划咨询、项目评估、工程管理、管理咨询和后评价等环节,形成了贯穿投资建设全过程的“1+6”业务体系,服务对象包括国家各部委、中央军委各部门、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各类客户2万余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参谋作用。
截至2025年7月,公司承担项目超过20万项,涉及总投资额超过200万亿元。通过咨询评估,使投资更加有效、项目方案更加合理。公司聚焦“国之重器”,服务国家战略,贡献中咨智慧。完成了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川藏铁路、白鹤滩―浙江特高压输电、西气东输四线等国家重大项目评估论证,开展了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虎林―长春)工程等项目评估。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展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东数西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通信、氢能创新应用、北斗应用、高端仪器专项、“卡脖子”攻关等评审论证。推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承担了长三角一体化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库遴选工作,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成渝、海南自贸港等区域重大项目咨询。支撑国家重大规划实施落地,承担了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工程中期评估、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评估、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研究等,为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实施建言献策。贯彻落实党中央“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深度参与国家“双碳”“1+N”政策体系研究和资源环境立法工作,完成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整治、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咨询论证任务。
公司的发展也得益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庞大的专家资源,现有员工5200余人,从事咨询工作约1300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95%,高级职称人数占比70%,各类资质人数占比50%,33人先后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公司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专家作用,目前专家库中有5.4万名各行业专家,两院院士近500名,常用专家2.1万名,形成了具有明显优势的跨行业、多学科、综合性人才队伍。
步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咨公司牢记初心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促进咨询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正按照“锚定发展目标、夯实发展基础、调整发展姿态、突出发展特点、取得发展成效”的“五五战略”,立足“五点认识”,强化“五维定位”,聚焦“五力塑造”,推动“五化发展”,建设“五型机构”,全力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和世界一流咨询机构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战略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中咨智慧!
董事会:

管理团队:

公司业务:
公司业务涵盖国民经济各领域、贯穿投资建设全过程

公司理念
中咨公司牢记初心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促进咨询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公司正按照锚定发展目标、夯实发展基础、调整发展姿态、突出发展特点、取得发展成效的“五五战略”,立足“五点”认识,强化“五维”定位,聚焦“五力”提升,推动“五化”发展,建设“五型”机构,全力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和世界一流咨询机构建设。

公司中英文简称和标识:

半岛网页版中国有限公司的中文简称为 “中咨公司”,英文简称为“CIECC”。标识设计意念来源于中咨公司服务的范围和行业特性,整个标识的造型是一个转动的地球,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英文缩写(CIECC)组成,里面是一个高度概括的钥匙,由经纬线等元素组成。
地球是指中咨的服务范围;钥匙上的经纬线的交错象征中咨业务面和纵横深度;钥匙暗示中咨可帮你开启智慧之门,解决国内外工程建设的重大难题。
中咨标识主色为深蓝,象征智慧、高科技,黄色本为土地的颜色,而标识中唯一的黄色的“I”又与中文中的工程的“工”字形似,这里引申为各类工程;钥匙把上的黄色“I”还具有多种含义, “I”在罗马文中代表“一”,在英文中又是“国际”、“信息”的首写字母,可使人对中咨形象产生许多联想。
整个标识简洁明快,蓝黄对比强烈,充满时代感。
公司人才战略:
一、多举措并举,突出培养造就领军人才、研究员队伍和创新团队
按照公司战略,构建公司技术职务框架体系,重点行业都要选定领军人物和高水平研究人员。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形成一批战略咨询人才、行业权威专家和卓越研究人才。积极创新学习深造和实践培养模式,推进优秀人才职业生涯设计和院士培养工作,参加国家组织实施的高端人才开发工程,注重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健全有利于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措施,研究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吸引、用好、留住高层次人才。推动高水平创新型专业团队建设,探索在优势领域由领军人才自组团队并赋予对等权责的管理模式,形成高层次人才和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制定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二、着力培养开发优秀项目经理人才
采取综合措施,切实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主营业务领域形成专业人才密集的比较优势。以提升职业化、国际化水平和专业素质能力为抓手,支持和鼓励项目经理参加专业学习、国际化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大青年人才发现、培育和使用力度,试行导师制,注重职业操守的培养,促其更好更快成长。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和新职工入职培训,坚持优胜劣汰原则,严格考核评价,形成基于契约化管理的新型劳动关系。强化绩效导向和激励效应,合理拉开分配档次,注重向业绩好、贡献大的优秀人才和卓越团队倾斜。实行人才分类管理,畅通专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改进技术职称评聘方式,引导人才向专业领域发展、集聚。
三、加强优秀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把优秀企业家作为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稀缺资源予以重点培养开发。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培养、提高战略思维、多元化团队领导经营管理能力。采取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企业负责人,逐步加大公开招聘力度。加强企业负责人契约化管理、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和年度薪酬管理,研究中长期激励措施。完善干部选聘标准,将在所属企业及京外机构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提拔中层以上干部的重要条件。进一步规范董事、监事人才选聘和培训教育工作,董事、监事上岗前必须参加公司的相关培训。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
四、统筹建设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
着眼于管理促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强化服务意识,培养开发适应改革创新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以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为重点,依托战略合作知名企业、高等院校和高层次干部培训机构,加大人才知识更新、国际化培训和干部对外交流力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有培养潜力的高管人员参加EMBA学习和管理能力培训实践。有效引进高层次管理紧缺人才。积极推进经营管理工作者与专业技术人才岗位交流工作,注重从优秀专业干部中选拔职能管理服务人才。制定管理人才队伍培训规划。
五、创新发展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改进完善培养开发体系,实行分类分层定向培训与效果评价制度,引用先进招聘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培养开发质量。改进完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使用机制、专业技术岗位职务晋升机制、高层次人才差别化管理机制及人才流动与退出机制,研究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有机结合。改进完善分配激励管理体系,构建岗位价值分明、绩效导向、结构合理、公平公开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分配机制,完善职工奖惩制度,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衔接、发展激励与权责激励相匹配。改进完善全员考核管理体系,建立公司副职领导考评制度,优化职工综合绩效考评办法,建立和完善业绩档案和绩效沟通改进制度,充分发挥考核引导和激励约束效能。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人才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水平。